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
今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政策法规
 国家科技政策 
 山东省科技政策 
 青岛市科技政策 
 外省市科技政策 
 校内科技政策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政策法规>>青岛市科技政策>>正文
青岛市教育局关于印发《青岛市高等教育校地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2023-04-18 11:17  

在青各高校,各高等教育机构,各区、市教体局:

      现将《青岛市高等教育校地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青岛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2022年11月28日


青岛市高等教育校地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高校是人才培养主阵地、科学研究生力军、经济社会发展助推器。为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落实《关于深入推动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青岛市实施“硕果计划”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要求,进一步增强高等教育服务地方发展能力,推动高校与城市双向赋能、双向服务、同频共振,更好地助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积极服务国家、省、市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促进校地深度融合为主线,聚焦平台机制建设、产教融合示范学科专业建设、高校重点项目建设三项工程,充分发挥在青高校和科教机构的学科专业优势与人才资源优势,促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我市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总体目标

到2025年,高校与地方协同发展机制更加健全,交流合作平台更加丰富,学科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方向与青岛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更加契合,高校重大项目建设及运行成效更加显著,在青高校及科教机构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校地融合水平有效增强,初步形成“需求导向、产教融合、协同创新、联合育人”的具有青岛特色的高等教育校地融合发展格局。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平台机制建设工程,提升高校服务能力。按照“政府引导、创新引领、分步实施、市场运作”的思路,创建集“高教成果展示、创新人才引育、技术转移转化、专家智库建设”于一体的青岛高等教育校地融合服务中心,集聚发挥在青高校、高等教育机构及国内外高校的资源优势,常态化开展产学研对接和社会服务活动,推动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科教资源匹配对接,促进科技成果在青落地转化,不断增强高等教育社会服务能力。积极争取和推动科教类高层次展会论坛在青举行,汇聚更多信息资源,打造城市重要展示平台和窗口,扩大城市美誉度和影响力。积极参加实施省属本科高校经费投入体制改革试点,鼓励高校与区(市)、企业共建院系、专业。支持在青高校积极融入城市产业布局,通过设立服务青岛办公室、创建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大学科技园、创建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基地、打造卓越工程师教育实践基地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方式,搭建校地“全面合作、联合创新、协同育人”的新平台新机制,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

(二)实施产教融合示范学科专业建设工程,提高高校协同创新和人才培养能力。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支持“双一流”学科建设,引导在青高校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学科专业发展生态,深化科教产融合协同育人。实施在青高校产教融合示范学科专业建设工程,围绕青岛24条重点产业链,通过资金补助等方式,面向在青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重点建设50个左右产教融合示范学科专业(群),推动与青岛辖区内500家以上企业建立校企深度合作关系,保障在青高校每年50000名以上优秀毕业生留青就业发展。依托产教融合示范学科专业(群),紧扣青岛重点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和人才培养需求,创建10个左右校企协同创新联合体,10个左右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10个左右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联盟,支持高校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卓越工程师培育。推动在青高校健全以服务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学科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结构动态调整机制,优先支持列入山东省“811”项目建设学科,支持高校增设“急需紧缺”专业和符合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的新兴专业,积极推动适应新产业、新业态需要的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四新”专业发展,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学科专业竞争力、发展贡献力和行业影响力。

(三)实施高校重点项目建设工程,激发区域发展活力。深化校地共建,以服务青岛“六个城市”建设为导向,进一步推动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合作,发挥引才聚才的平台作用,服务黄河国家战略、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以及胶东经济圈发展。加快推动康复大学建设以研究为基础、以应用为导向的国际化高水平创新型大学;拓展在青高校办学空间,推动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二期、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二期、青岛工程职业学院四期、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三期等项目建设和启用;加快高等教育机构相关项目建设和运行,激发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青岛哈尔滨工程大学创新发展中心等创新发展活力,发挥好在青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发展联盟的平台作用,促进在青高等教育机构持续健康发展。积极推动“十四五”期间高校增设工作,协同做好上合经贸学院等筹建工作。到2025年,力争在青高校(含校区)总数超过32所,全日制在校生总数超过47万人,充分发挥高校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和资源集聚效应,形成依托高校人才和科技资源的产业经济圈、特色文化圈和消费经济圈。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高等教育校地融合保障机制。建立市政府领导牵头、各相关部门、区(市)参与的高等教育校地融合发展协调会商机制,加强工作统筹和服务协调,在人才引进、教育教学、学科发展、生活服务等方面提供充分保障,形成各部门协同联动支持校地融合发展的合力。

(二)完善高等教育多元投入共建机制。建立完善政府、社会、行业、企业、学校共建机制,促进区(市)政府、有关部门、行业、企业与高校的多形式合作,有效运用规划、政策、项目、资金等扶持手段,形成多元投入、合力支持的共建格局。

(三)完善绩效考核和贡献评价机制。完善以绩效与贡献为导向的政府支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长效机制,开展在青高校服务地方活力绩效评价和高等教育机构服务青岛贡献度评价,建立差别化的资金支持机制,实施差异化财政支持政策,加强资金绩效评价和督查考核,确保资金专款专用、项目落地落实。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股份)有限公司-BinG百科     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 邮编:266061